- 作者:
- 来源:
- 日期: 2020-03-08
- 阅读: 2216次
钢结构产业受政策支持
近日出台的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完善绿色建筑标准及认证体系、扩大强制执行范围,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被业内认为将利好于钢结构生产和施工企业。
千万间认为环保方面钢结构比混凝土结构要优越很多,钢结构自重较混凝土结构轻,基础施工取土量少,对土地破坏小;大量减少混凝土和砖瓦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建筑使用寿命结束后,建筑材料回用率高,因为钢材是可循环利用材料,而混凝土则不可回收。我国绿色建筑的标准中,也把采用钢结构作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考察项目。
在我国钢结构企业发展布局方面,我国优秀的钢结构企业在生产技术等各方面正在与国际水平接轨。但整体上,我国的钢结构企业实力分布不均,较好的钢结构厂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比较少。“目前,许多项目都是在东部加工完,再运输到中西部,成本很高。如果国家给一些政策扶持,使东部有实力的钢结构厂可以在中西部地区做一些布局,这样就能带动全国的钢结构产业发展。”
住宅钢结构产业向好趋势明显
目前中国钢结构主要应用在工业厂房和基础设施领域,中国城镇化到达峰值之前和工业化进程中。对于中国钢结构住宅来说,虽受钢铁和水泥价格比提升、消费习惯和建筑设计体系等因素制约,但渐进式向好趋势明显。《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 “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同时提出“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的发展目标。政策对于保障房的推动,加之城镇化提倡绿色建筑,让不少钢结构企业开始瞄准住宅市场。
钢结构住宅有发展前景,在保障房体系中应该发挥一些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阻碍因素。钢结构住宅目前普及度低的原因主要来自人们对这类住宅的了解不够,存在认识误区。一方面,很多人感觉混凝土价格更加低廉,但实际情况是,虽然钢结构的工程造价要比混凝土结构略高,但是钢结构的人工、基础处理费用较低,如果考虑工期缩短所带来的租金收益、贷款期短以及钢结构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较混凝土结构大,则钢结构的综合经济效益有可能高于混凝土结构。
“除了对成本方面的担忧外,居民对这类住宅的接受度不高,普遍对保温效果、隔音能力、防灾抗震性、是否会漏电存在疑问。”其实保温性和隔音效果是靠墙体来实现,钢结构的建筑,主构架是钢结构的,外墙材料和混凝土结构没区别,住宅项目的热能损耗等各方面是按照国家标准执行的,不会比混凝土差。防灾抗震方面更是一大优势,钢结构强度更高,质量更轻,安全度相对较高。从国内外地震统计数据来看,钢结构抗震性能一般都优于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非常依赖于施工水平和监管力度,如果监管不严,对结构质量的影响很大,钢结构房屋主要是工厂加工,现场安装,质量保证方面比混凝土有优势。
“这方面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宣传其安全性,并从环保的角度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撑。另外企业也需要做出一体化的整套解决方案,打消用户的顾虑。”
钢结构企业加快现代化步伐
钢结构建筑的多项优势与保障性住房的需求匹配,钢结构建筑是一个建筑产业现代化集成的产品,用建筑产业现代化这‘一化’,带动集约化开发、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造、集成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智能化家居、信息化管理、产业化服务和资源化再利用这‘十化’,它改变了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而大量保障性住房的户型、大小基本上是接近的,差别并不大,采用大规模的工业化、标准化的建造方式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抓住市场机遇,千万间集成房屋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加工节能板材的企业。千万间将通过钢结构制造与安装、绿色建材、施工总承包、工程设计与咨询服务、房地产5个产业板块,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给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无论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对未来城镇化方向和战略的指导意见,还是各地跟进的落实举措,这对于专注环保产业,注重生产过程节能的企业来说,都是很大的鼓励和鞭策。同时,强调“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在城镇化高速发展期,钢结构企业生存空间比较大,随着城镇化趋向成熟,市场会慢慢饱和,这就需要企业生产更加精良、功能性更好的产品。这方面龙头企业更具研发、生产优势,更能与国际水平接轨。而产生规模效应,形成完整的钢铁产业链,提高我国钢铁整体水平,还需要企业之间的合作,在这方面我们的企业还处于单打独斗的阶段。此外,我国的汽车和船只快到一个报废周期了,利用现有废钢进行回收加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也是企业的一个拓展空间。